(槟城27日讯)作家欧芙伶周六下午出席著作《贵人是圆的》好友签书会及推介礼时表示,这世界是圆的,贵人是圆的,人情味是相继的。
该签书会在本报总社举行,吸引读者踊跃出席,包括来自柔佛、吉隆坡的读者,更值得一提的是,从英国远道而来的读者也出席这项签书会。
万源兄弟凑足 万元捐好人好事
此次签书会,现场筹获5615令吉,万源兄弟凑足1万令吉捐好人好事。
人人小善念 处处遇贵人

“当我们帮助一个人时,就是种下了好的种子。也许下一次你需要帮助时,来帮你的并不是他而是另一个人,这并非他忘恩负义,而是你们两人的因缘未到。我深信,我若帮助陌生人,当我的孩子在某一个远方需要帮助时,也必定会有人帮助她。”
她分享一段亲身经历。当年她在英国搭巴士,身上只有一张大钞,正当她不知如何是好时,一位黑人二话不说帮她投下铜板付了费,临下车还往她手里塞了两个铜板。这让她感受到,就算在陌生的城市,处处都有我们的贵人。
“很多时候一些举手之劳,也许当下我们只觉得是小小的念头没什么稀奇,但在重要时刻,是对他人很好的助缘。这比如为人开电梯门、见到路上车祸时默念佛号,或为救护车让路等。我的感受很深,因为记得当我母亲曾因肺炎需紧急送入院时,一路上的车辆皆自动为救护车让路,通行无阻。”
欧芙伶在16岁那年第一次投稿予本报的《年轻人与周末》专版。对于当时的主持人施亦谦的启蒙,她至今铭记在心,那一次的肯定,让她有了继续写作的动力。她回想当时,体悟到原来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举手之劳,其实往往会改变另一个人很多。
王平松:补充精神养分
本报总编辑王平松致词时表示,每天的工作需要阅读不少稿件,但习惯最后才看欧芙伶的文章。他说,欧芙伶的作品对他来说,具有补充精神养分的功效,宛如心灵鸡汤。
他透露,本报《好人好事》基金在过去16年来,共筹得3千多万。当天书籍售卖以读者乐捐的方式进行,所得款项5615令吉悉数捐作本报《好人好事》基金,对此他向欧芙伶及善心人表示感谢。
签书会结束后,万源兄弟感激各界贵人的善心,特将义款总数添足1万令吉。
欧芙伶是本报副刊“微风”版专栏作者之一,《贵人是圆的》是结集了她3年多来在该专栏所发表的作品。《贵人是圆的》出版经费由万源兄弟有限公司荣誉赞助。
当天出席者包括本报署理总经理林星发、公众事务经理邱智坚、该书籍绘图作者李英子、执行编辑江子、责任编辑邱丽姝、万源兄弟有限公司代表唐毓铭、歌手郭晶丽及林月英(英子)等人。主持人为欧芙伶友好郑利同。
- 热图推荐
- 今日热点